“布洛芬緩釋膠囊(商品名:密之康/正士)沒有貨了。”藥品銷售人員黃文(化名)稱,現在布洛芬緩釋膠囊已經炒到40多元一盒。在“1藥網”檢索發現,該藥物此前的掛網價僅13元。
不止密之康/正士,多款退燒藥存在漲價、斷貨情況。有網友在社交平臺微博上表示,原價為24元的芬必得(24粒/盒)加價后可達100元/盒。
與此相對應的是,12月16日,布洛芬原料藥龍頭新華制藥(000756.SZ,00719.HK)A股再度漲停,錄得8天7板。截至午間收盤,新華制藥報46.10元/股,股價再創新高。而在12月7日-14日,新華制藥已經連續斬獲6個漲停板。
股價的異動引發監管關注。12月14日,深交所下發《關于對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的關注函》,指出新華制藥近期股價漲幅較大,最近10個交易日已觸及三次漲幅異動,要求新華制藥于2022年12月16日前,就公司是否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等相關問題進行核實并書面回復及對外披露,并同時提交控股股東的書面說明等附件。截至發稿,新華制藥暫未對此進行公開回應。
就產能和股價等問題,有記者多次致電新華制藥,截至發稿暫無回復。
“最近一段時間都比較忙。”有新華制藥生產線員工介紹,目前他們是三班倒的工作制,即“8時-16時-24時”倒班,機器24小時不停運轉,員工輪到就上生產線工作,中午可以休息吃個便飯,但不會太長時間。“在工資上,目前沒什么變化。”
12月1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米鋒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中表示,“當前,疫情防控的工作目標是保健康、防重癥,當務之急是保障好群眾的就醫用藥。各級醫療機構正在優化流程、擴容資源、增加力量,統籌做好疫情防控、新冠患者救治和日常醫療服務,全力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四類藥解禁,布洛芬告急
12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防疫“新十條”,其中第五條規定,“保障群眾基本購藥需求。各地藥店要正常運營,不得隨意關停。不得限制群眾線上線下購買退熱、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處方藥物。”
防疫“新十條”甫一發布,市民買藥需求釋放,感冒和退燒藥熱銷,線上、線下均出現供貨緊張情況。
12月2日,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丁力在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廣州市疫情防控措施調整優化以后,市民群眾購藥需求猛增,全市零售藥店12月1日的感冒、發熱類藥品銷售記錄達10萬條,是平日的2.5倍。”
布洛芬更是一盒難求。12月14日,通過向北京西城區圓心大藥房門店咨詢是否有“布洛芬”,工作人員回應稱,“布洛芬暫無銷售,具體什么時候到貨仍然不知,在價格上,如果到貨沒有漲價,我們就不會漲價。”
“目前退燒的內服外用,消毒用品,以及體溫計,以及 N95口罩都沒有,感冒藥目前只有風寒感冒顆粒跟少量復方板藍根顆粒。”廣州荔灣區一家大參林藥店的店員對時代財經稱。
此外,通過致電北京朝陽區多家藥房詢問是否有退燒藥,部分藥店無人接聽,有接聽電話的藥房回應稱,“布洛芬目前暫無銷售,具體什么時候到貨不清楚,如果需要退燒,有些止痛藥物有退燒功效,但純退燒都沒有了。”
布洛芬又被稱為“異丁苯丙酸”,是一種非甾體抗炎藥(NSAID),一般用于退燒、止痛、消炎等。20世紀60年代,布洛芬由英國博姿公司的斯圖爾特·亞當斯發明,并獲得專利;20世紀90年代,布洛芬進入中國,以原料藥、制劑兩種類型活躍于市場。
在全球原料藥市場,布洛芬原料藥的生產主要掌握在新華制藥、亨迪藥業(301211.SZ)、美國圣萊科特、德國巴斯夫,以及印度的SOLARA和IOL六家公司手中。在制劑市場,布洛芬通常分為片劑、膠囊劑、顆粒劑、糖漿劑、混懸劑、滴劑、栓劑、抹茶劑、乳膏劑、凝膠劑、口服溶液劑等11種劑型,常見的產品有中美史克的布洛芬緩釋膠囊(商品名:芬必得)、強生的布洛芬混懸液(商品名:美林)等。
據亨迪藥業2021年招股書披露,新華制藥布洛芬原料藥產能為8000噸/年,客戶以境外布洛芬制劑廠商為主;亨迪制藥布洛芬和右旋布洛芬原料藥的產能分別為3500噸/年和200噸/年。新華制藥2021年年報則顯示,其在建工程中,“布洛芬擴產合成工序產能提升改造”在列,預計產能1萬噸/年,建設周期為1.5年。
另據新華制藥12月5日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回答投資者提問時的說法,公司布洛芬實際市場份額接近40%。
受疫情、市場價格等相關因素影響,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新華制藥的解熱鎮痛類原料藥收入14.97億元,同比下降2.33%。此外,亨迪藥業也披露,其布洛芬所屬的抗炎類藥物收入為1.87億元,同比下降20.93%。
生產線負荷運行,工人駐廠加班
官網顯示,新華制藥是華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醫藥板塊的核心子公司,成立于1943年的膠東抗日根據地,是新中國第一家化學合成制藥企業,是全球重要的解熱鎮痛藥生產和出口基地,國內重要的心腦血管類、抗感染類、中樞神經類等生產企業。
作為全球重要的解熱鎮痛類原料藥生產企業,新華制藥擁有包括布洛芬、阿司匹林、安乃近、氨基比林、安替比林、異丙安替比林、曲馬多、美洛昔康等品種。
新華制藥在11月17日投資者關系電話會議中披露,“明年解熱鎮痛類藥物的訂單情況預計會好于今年,隨著疫情管控政策的變化,國家對四類藥逐漸恢復上架,消費者購買力增強,都會給公司帶來較好的預期。目前公司多條生產線處于滿負荷狀態,如有必要,公司也會考慮適度擴產,以應對下一步市場帶來的變化。”
12月16日,新華制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正積極配合國家防疫政策有關要求,生產車間多條智能化生產線開足馬力,加班加點生產布洛芬片、維生素C片等市場急需藥品,全力保障市場供應。
在社交平臺微博上,一位自稱是“新華員工”的網友爆料稱,“新華去年布洛芬只生產了上半年,前一陣子還在倉庫里擔心過期,結果一天就發完了?,F在一個月的訂單比去年全年還多,倆個車間東西園都在加緊生產布洛芬片。”
對此,致電新華制藥求證,截至發稿暫無回復。
“早些年的時候,如果生產線不忙的話,也有兩班倒的時候,即2班16小時工作制。”新華制藥前員工劉江(化名)稱。
有新華制藥生產線員工解釋道,“現在人員也夠用,具體有沒有招工不能確定,但如果有招工也是領導決定的。”
有人以應聘者身份致電新華制藥招聘熱線,相關工作人員稱,“應聘生產線工作的中專、大專生一般要每年五月招聘,主要招聘對口的藥學、化工等專業。應聘者需為畢業生或畢業兩年以內的人士。”
劉江介紹,車間技術工與疫情期間招聘的其他“臨時工”不一樣,車間工人不能立即上崗,首先工人要進行相應的學業學習和相對應的實習。打個比方,假如布洛芬的工藝中有十道工序,工人與工人之間如果做的是不一樣的工序,他們之間是不知道各自的流程的。
“在工作之前我們也被要求簽保密協議。而且,我們是從山東新華技工學校直接學習,然后實習后拿到正式職工的證件?,F在怎么招聘不知道,但臨時工是不能直接接手的,如果招聘也是長期的。”劉江說。
超負荷運轉的不止新華制藥一家,退燒類、止咳類藥品脫銷,多家藥廠工人加班趕工。
12月15日,據媒體報道,太極集團(600129.SH)旗下各生產企業正加大對藿香正氣口服液、急支糖漿以及感冒、退燒類藥品的生產。目前,主要產線滿負荷運行,員工也需通過駐廠封閉生產模式、周末加班以及延時生產等方式進行增產增量。太極集團目前生產藿香正氣液600萬支/日、急支糖漿36萬瓶/日、散列通(復方對乙酰氨基酚片Ⅱ)150萬片/日、芬尼康(布洛芬緩釋片)120萬片/日。
同日,爾康制藥(300267.SZ)也在深交所互動平臺回應稱,“公司生產的對氨基苯酚是合成對乙酰氨基酚(解熱鎮痛類藥物)的重要中間體,該產品目前在滿負荷生產。”